经典导读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舜耕书院 >> 经典导读 >> 正文

QQ群讲座稿:《大学》076:治国章解(十)(2014.11.04)

2020-05-22   作者:赵宗来   来源:galaxy银河官网   点击:  

群友好!今晚增加“素行书院”、“梅兰竹菊(1)”两个群,参与本讲座的群共112个。欢迎朋友们来一起学习经典。

七、是故言悖(贝)而出者,亦悖而入;货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。

【1】人人生来本心同,自知有此可谓德。君子以德施政教,对民莫以德苛责。

这里这个“是故”,与“是故财聚则民散,财散则民聚”一样,都是从“德者本也,财者末也。外本内末,争民施夺”而来,所引发出来的道理是“言悖而出者,亦悖而入;货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。”不过,与前者又有所不同。

不同何在呢?“财聚则民散,财散则民聚”是直接从“德者本也,财者末也”而来;“言悖而出者,亦悖而入;货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”,则是从是否违背“与民相同之心”而来,亦即人人得之于天的“本心”。

“德”与“与民相同之心”又有何不同呢?虽然任何人生来都有“得之于天”的“本心”,但是,有的人知到,有的人不知到。不管是否知到,这个“本心”都存在。即使是后来被外在事物层层蒙蔽了,也只是“本心”被蒙蔽,而不是失去了。

如果一个人始终不知到自身的“本心”,那么,虽然天赋予他“本心”,他自己也得到了,那也只能说像没有“得到”一样,很难称之为“德”。就好比父母给孩子留下了宝藏,可是孩子根本不知到有此宝藏,那么,只能说似有而实无。

一个人,只有自己知到其“本心”,而且通过修养,而使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保持“本心”不偏、不被蒙蔽,从而在一言一行、一举一动中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,这才是“有德”。“德者本也”,就是指这样的“德”。

“与民相同之心”,所指的则是人人生来就“得之于天”的那个“本心”,而且不管是否自己知到这个“本心”的存在,不管这个“本心”是否后来被蒙蔽了。也只有这个“本心”,财有可能人人相同,所谓“絜矩之道”就是以此为前提和根据。

君子治国,必须有德;君子在君臣之位,应该通过教化而使众人修德。但是,无论君子是否在君臣之位,都不能要求他人必须是君子,也不能以君子的标准去要求他人。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,是修养;以君子的标准要求他人,是苛求。

换句话说,君臣在设定政令、施行教化的时候,应当追求的是无不“从德合道”,但是,所设定的政令和法度,却要依据“道德底线”。从治国上来说,“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”,是以礼为底线;“道之以政,齐之以刑”,是以刑为底线。

【2】己言己行悖本心,此是自己种恶因。不知本心或逆心,无法与民同其心。

所谓“言悖而出者,亦悖而入;货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”,不应该从“因果报应”来理解,因为圣人不是用“亦悖而入”、“亦悖而出”来威胁人们避免“言悖而出”、“货悖而入”。不过,如果人们能因为有所畏惧而不敢妄言、贪财,也不错。

不应该从“因果报应”来理解,那么,应该如何理解呢?“言悖而出”是“亦悖而入”的“因”,“货悖而入”是“亦悖而出”的“因”。只要避免有此“因”,也就能避免有此“果”。所以,能从“因”上做功夫,才是最好的方式。

何谓“言悖而出”?从个人来说,所说的话违背本心、不顾良心。从君臣来说,所制订和颁行的政令和法度违背天理、人情。何谓“货悖而入”?无论是为自己聚财,还是为国家聚财,凡是取其所不当取,或者所取超过其所应取,便是“货悖而入”。

“悖”是何义?《说文解字》说是“乱也”,《玉篇》说是“逆也”。所谓“乱”,是指不明“本心”,信口开河,任意而行。所谓“逆”,是指背离“本心”、违心而行。因此,其中包括|“无知者无畏”和“明知故犯”两种情况。

任意而行,是自己的心被外事外物所左右,不知自主,也不由自主,犹如遇到诱惑则偏于左,遇到威胁则偏于右,即使有暗合“本心”之处,也自己不知。违心而行,是自己在名利、得失、生死面前,贪图名利、患得患失、贪生怕死,因而丧尽天良。

“言悖而出”和“货悖而入”,无论是因为“无知者无畏”还是因为“明知故犯”,其结果都会趋于“亦悖而入”、“亦悖而出”。因此,君子必须“知本心”、“守本心”,言行都要合乎“本心”,只有这样,才能行其“絜矩之道”。

【3】私情私利动人心,如此动心悖本心。君子不知絜矩道,利乐亦难得人心。

为何“言悖而出者,亦悖而入”?为何“货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”?既然自己不知“本心”,或者有意违背“本心”,那么,言行背离了“本心”,也意味着背离了人人相同的“本心”,在此情况下,纵然有相同的私情、相同的私利,其心也不相同。

何谓“本心”?恻隐之心、辞让之心、羞恶之心、是非之心,这四者就是“本心”。一个人的言行违背了这些,一个国家的政令、教化、法度违背了这些,是任何人都会反感的。使人因此而一时获得“快乐”、“利益”,也只是一时之间被“快乐”和“利益”所陶醉。

家长在家庭之中,说话做事是为了家人的私情和私利,那么,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,孩子说话和做事也容易出于私情和私利。当有朝一日孩子的私情私利遇到与家长的私情和私利相冲突的时候,孩子也会从私情和私利出发,去对待家长。

在国家之中,国君的政令、教化、法度不是从“本心”出发,而是从私情、私利出发,那么,也会使国人去追求私情、私利的满足。如果国人不能得到满足,就会产生怨恨之情,甚至为了达到满足而违背“本心”,做坑蒙拐骗之事、杀人越货之事。

即使国人的私情、私利得到了满足,也会因为虽然得到了身体的享受,却得不到内心的安宁,因而对国家不满,从而想方设法、千方百计地想要离开自己的国家,携带着所得到的财富跑到国外去享受,如何能“有人”呢?

言行从“本心”出发,国家的政令、教化、法度从“本心”出发,则必然是“仁民爱物”的言行、“仁民爱物”的政令、教化、法度,纵然家人、国人遇到了家庭、国家一时的灾荒、威胁,也能因为知到“礼义”而齐心协力地共度难关。

家人、国人怨声载道,也就是“言悖而入”的表现;家人、国人纷纷想方设法携带财富离国而去,也就是“货悖而出”的表现。要避免“言悖而入”、“货悖而出”,最根本的办法,就是避免“言悖而出”、“货悖而入”。

言行出于什么心,不是别人所能管得了的。人们能管的,只能是由言行而导致的灾难、罪过。然而,惩罚罪恶之权掌握在君臣手中,因此,庶民犯罪尚可以用法律惩罚,掌握大权的君臣由谁惩罚?为此,君臣不能不是君子,亦即不能自知本心、守本心。

【4】先说言而后说货,言从心出变为行。巧取豪夺聚财富,人心风俗遇灾情。

为何这里先说“言”,而后说“货”?因为“言为心声”,内心不知“本心”或者违背“本心”的时候,首先表现为背离“本心”之言语,而后落实为背离“本心”之行为。有的人不通过言语说出来,而直接做出行为,那也是内心先有“自言自语”。

为何在说“言”的时候,先说“出”而后说“入”?因为言行出于自己之口,而后能使人听到,这就是“出”。俗话说“祸从口出”,所以,君子之言语不能不谨慎。言语的谨慎如果是凭借外在的节制、理性的制约,不如凭借自己内心的德行修养。

从说出话来,到影响他人,再从他人反馈回来,虽然时间有长短,但终究有个过程。如果是“言悖而出”,那么,君子可以不“悖而入”,但是,君子会为因此而造成的国民不安而伤心,庶民则会因为由此而对他们造成的身心伤害而怨恨。

为何在说“货”的时候,先说“入”而后说“出”?所谓“货悖而入”就是通过“巧取”或者“豪夺”的方式“聚财”,而“货悖而出”不是“散财”,而是“失财”。“巧取”之害不易见,而且其害的显现比较慢;“豪夺”之害易见,而且其害的显现比较快。

如果“巧取豪夺”的是他人财物,其罪容易被人们所知;如果“巧取豪夺”的是天地万物,其罪则不容易被人们所知。而且,“巧取豪夺”的受害者,不仅仅是被取被夺的人和物,即使是“巧取豪夺”者本人也是受害者,而且害其“仁义之心”,败坏社会风气。

以“不义之财”养其家人,无可能“齐家”,反而会败坏其家人之心性,使之难有孝悌慈之心,更难有仁义之行;以“发家致富光荣”号召国人,无可能“治国”,反而会使国人“饱暖思淫欲”,把国人引向“利令智昏”、“奢侈享受”的歧路上去。

孔子说:“君子居其室,出其言善,则千里之外应之,况其迩者乎?居其室,出其言不善,则千里之外违之,况其迩者乎?言出乎身,加乎民。言行,君子之枢机。枢机之发,荣辱之主也。言行,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,可不慎乎!”

【5】天地大德在于生,大德在位民康宁。莫贪一时之富利,惟以絜矩之道行。

《周易·系辞下传》说:“天地之大德曰生,圣人之大宝曰位。何以守位曰仁。何以聚人曰财。理财正辞、禁民为非曰义。”有德者身居君位,需要秉承“天地之大德”,使庶民能够生生不息,身心安宁。

不仅要使自己生,而且能使他人生,能使千秋万代的子孙生,能使万物生。为了自身富强而不惜危害他人,是“以邻为壑”;为了一时富强而危害后代子孙,是“断子绝孙”之计;为了人类的奢侈享受而不惜危害万物,是“自私自利”。

以“圣人之道”治国,则必须“举贤任能”。贤者居君臣之位,然后能保证政令、教化、法度合乎仁德,才能“国泰民安”。而不会以利诱民、媚俗,不会以严刑峻法胁民、虐民,不会以奢侈浪费伤害人心、虐害万物。

人生、齐家、治国,不能无财,但是,财富是使人生活的,而不是使人奢侈享受的。所以,所谓“经济”,是“经邦济世”,而不是经营财富以奢侈享受。生而为人,却只顾贪图口腹之欲,却不知“人之所以为人”,不知“人之使命”,可谓枉生为人。

生财有道,理财有方,政令能仁,教化能正,法度能公,使民能身心安宁、安居乐业、知礼知义,而不为非作歹,这才是治国治民之义。能够如此,自然不会出现“言悖而入”、“货悖而出”的弊病和错误。

朱子说:“自‘先慎乎德’以下至此,又因财货以明能絜矩与不能者之得失。”唯有“有德者”能够知“与民所同之心”,因此才能把“絜矩之道”落实到政令、教化、法度之中,落实到“理财”之中。

上一条:QQ群讲座稿:《大学》077:治国章解(十一)(2014.11.11)

下一条:QQ群讲座稿:《大学》075:治国章解(九)(2014.10.28)

 
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galaxy银河官网 电话:0531-82769210  邮编:250022

Copyright galaxy银河官网 - yh86银河国际APP All rights reserved.2019

鲁ICP备0905141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