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导读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舜耕书院 >> 经典导读 >> 正文

QQ群讲座稿:《大学》078:治国章解(十二)(2014.11.18)

2020-05-22   作者:赵宗来   来源:galaxy银河官网   点击:  

九、《秦誓》曰:“若有一个臣,断断兮无他技,其心休休焉,其如有容焉。人之有技,若己有之;人之彦圣,其心好之,不啻若自其口出,寔能容之。以能保我子孙黎民,亦尚有利哉!人之有技,媢疾以恶之;人之彦圣,而违之俾不通,寔不能容。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,亦曰殆哉!”

【1】前文以德而言财,此处从德说到人。书经秦誓说穆公,愿君改错能爱民。

前面所说的一大段,是从“有德此有人,……有财此有用”展开来说,侧重说的是国君以“人心所同”的“善”,来制订、施行政令、教化、法度。接下来的这一段,侧重的是国君用人的原则。这个原则也是从“絜矩之道”来说的。

为什么说是从“絜矩之道”来说的呢?因为任何人所期望的,都是贤德而且宽容大度的人,任何人所嫌弃的,都是排斥异己、心胸狭隘之人。《大学》所讲的,是国君能够任用前者,而不要任用后者。唯有这样,才能“得民心”。

《秦誓》是《书经》的最后一篇,所写的是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所发布的一篇誓词。因为秦穆公不听长者、贤者的劝阻,强行出兵,导致最后大败而归、元气大伤,在此情况下,秦穆公发布了这篇悔过的誓词。

誓词的开头就说:“民迄自若,是多盘。责人斯无难,惟受责俾如流,是惟艰哉。”意思是说:“人们都喜欢随心所欲,并以此为最大的快乐。然而如果就此责备别人,这并不是什么难事;如果因此而被人责备却能够像流水一样欣然接受,这就非常困难了。”

誓词的结尾说:“邦之杌陧(音聂),曰由一人;邦之荣怀,亦尚一人之庆。”意思是说:“国家的动乱不安,是君主一人的过失所致;国家的繁荣安宁,也是君主一人的善行所致。”这也就是说,国君善与不善,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。

《书经》选用《秦誓》这一篇,并且作为最后一篇,必然有深刻的涵义。此篇之义,恐怕不是为了赞美秦穆公,而是借此说明一个道理。这个道理,就是国君即使以往有错误,只要能真心悔改,只要真能信贤爱民,就是国家和百姓的希望。

【2】为人耿介且专一,虽然无技却贤德。宽容有德民众喜,既能利民又利国。

“若有一个臣,断断兮无他技,其心休休焉,其如有容焉。”这段话的意思是说:“如果有那么一个专心而且耿介的臣子,他诚实善良却没有其他技能,他的内心美好完善,这个人就有宽容的表现。”一个人是否宽容,决定于他是否专心、耿介,以及是否善良。

“一个臣”、“断断兮”,《秦誓》原文作“一介臣”、“断断猗(音壹)”。前者的“个”字,我们按照“介”来解释,也就是“专心而且耿介”之义。后者的“猗”字,涵义与“兮”字相同。所谓“断断”,是“诚一之貌”,也就是真诚专一。

如果没有什么技能也没有,只有一个“善心”,那么,众人会觉得就是一个“百无一用的滥好人”、“迂腐的好人”,会认为一个无能的“善人”不足以成事,因此,众人往往喜欢“能人”,而不喜欢这样的“善人”。

为什么这样的“善人”更重要呢?首先是因为“人之有技,若己有之”。也就是说,这样的“善人”,如果别人有技能,就好像是自己拥有一样。其次是因为“人之彦圣,其心好之”,也就是说,如果别人是品德美好、通达明智的人,他自己从内心能喜欢这个人。

所谓“彦圣”,“彦”的意思是“美士”,也就是有德、品行美好的人。“圣”的意思是“通明”,也就是通达明智的人。两者都是从品德方面来说的。可是,“彦圣”之人,必然会成为百姓所爱戴的人,却是自私奸佞所厌恶和痛恨的人。

不仅如此,这样的“善人”,在这样做的时候,他“不啻若自其口出,寔能容之”,也就是说他不仅是像那些只是自己口头上说喜欢的人那样,这样的人确实能被民众所容纳接受。毕竟任何人都喜欢专心、耿介、善良的人。

【3】心胸狭隘嫉贤能,奸佞当道国不宁。奸佞岂能爱民众?用此岂能利民生?

另外一种心胸狭隘的人与此相反。首先,“人之有技,媢疾以恶之”。也就是说,如果别人有技能,这样的人就会忌妒、痛恨而且厌恶这样的人。其次,“人之彦圣,而违之俾不通”。也就是说,别人是有德美好、通达明智的人,他却与这样的人作对而使他无法行得通。

所谓“媢疾”,“媢”的意思,是总想凌驾于别人之上,而把别人比下去;“疾”的意思,是总想为了保护自己或者为了得到更大的权利、更高的地位,就伤害别人,甚至通过伤害别人而达到自己的邪恶目的。

这样的人,“寔不能容”,是说这样的人一定不会被民众所容纳。为什么不会被民众所容纳接受?虽然这样的人也会有狐朋狗友作为帮闲或帮凶。因为任何人都不会喜欢这样心胸狭隘、妒贤嫉能的人。

秦穆公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任用专心、耿介、善良而心胸开阔的人,“以能保我子孙黎民,尚亦有利哉”。因为如果任用的是心胸狭隘、妒贤嫉能的人,人“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,亦曰殆哉”。

秦穆公的意思是说,因为前一种人能够保护秦穆公的子孙和黎民,对秦穆公,对秦国,对秦国的百姓有利;而后一种人则不能保护秦穆公的子孙和黎民,对秦穆公,对秦国,对秦国的百姓会造成危险。

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,所行的是霸道,而不是王道。但是,孔子说过:“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”因此,《大学》在此引用秦穆公的话,是“不以人废言”。虽然秦穆公是从利害而言的,但是,能从“保子孙黎民”用心,所以可取。

【4】人人喜欢宽善者,为何狭恶常得势?人人厌恶狭恶者,为何常受害于此?

既然人们无不喜欢专心、耿介、善良,而且心胸开阔的人,为什么自己常常做不到呢?首先在于自己是否想做这样的人,根本不想做这样的人,那么,也就是“自暴自弃”的人。孟子说:“自暴者,不可与有言也;自弃者,不可与有为也。”

一个根本就没有志向的人,只能随波逐流;一个虽然有志向,却没有恒心的人,一旦遇到比较大一点的诱惑、威胁,就会半途而废。那么,怎么做才能做到呢?当然需要有志向、有恒心。难道有志向、有恒心就够了吗?当然不够。

一个人有有私心、私情,那么,从私心可以产生对名利的贪求,从私情可以产生好恶情感的偏颇。为了保护自己的名利,就很容易排斥、厌恶影响其名利的人;因为自己的好恶,就容易因为自己的偏好而厌恶自己所不爱好的人。名利和私情,都是只顾自己而不顾别人。

有个朋友曾经问我:“为什么我的脾气往往比较暴躁?总是怪罪别人?”其实,最主要的原因,就是只顾自己而不顾别人;其次的原因则是自己先定下一个标准,根据这个既定的标准去要求别人。

秦穆公之言,最后从“利害”出发,问题也就在这里。一个国君,不爱自己的亲人,不爱自己的国民,当然不可能真心爱他人,不可能为其他国家的国民考虑,甚至有可能为了爱自己的亲人、爱自己的国民,而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。因为这也是私心、私情。

既然人们无不厌恶心胸狭隘、嫉贤妒能之人,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心胸狭隘、嫉贤妒能之人得势呢?同样是因为用他们的人自己有私心私情。心胸狭隘、嫉贤妒能之人,最善于阿谀奉迎、投其所好,以便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。

如果心胸狭隘、嫉贤妒能之人又是富有计谋之人,那么,受骗者会更多,其危害也就更大。孔子说:“刚毅木讷,近仁。”君子纵然不能完全做到仁义,那么,也必须是“刚毅木讷”之人。国君用人,要避免受心胸狭隘、妒贤嫉能者,自己更须心胸开阔而仁德。

所谓“絜矩之道”,就是从“人之所同之心”出发,需要避免的正是私心私情,也需要避免投人所好。假如百姓喜欢名利,就用名利去诱惑、威胁百姓,那么,其结果是使争名逐利成为盛行的风气。国君如此,则无异于率国人争名逐利而败坏道德礼义。

上一条:QQ群讲座稿:《大学》079:治国章解(十三)(2014.11.25)

下一条:QQ群讲座稿:《大学》077:治国章解(十一)(2014.11.11)

 
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galaxy银河官网 电话:0531-82769210  邮编:250022

Copyright galaxy银河官网 - yh86银河国际APP All rights reserved.2019

鲁ICP备0905141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