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导读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舜耕书院 >> 经典导读 >> 正文

QQ群讲座稿:《大学》046:齐家章解(四)(2014.04.08)

2020-05-22   作者:赵宗来   来源:galaxy银河官网   点击:  

各位群友,晚上好!从今天开始,我们的《大学》系列讲座,增加四个群,雪若薇香群、阳明心学群、佰佳学社-学以致用群、王善人思想实践班,欢迎新老朋友一起学习中华经典。古今书馆群因为被群主解散,所以,自然退出讲座。

我们上周所学习的是“孝者,所以事君也”。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,只是下面一句话:“弟(替)者,所以事长(掌)也。”

所学不在多,在于是否弄明白了,是否想要开始去力行。贪多而不力行,即使把“四书六经”全部背诵、讲解了,那也等于没有“学习”;

如果能把“孝者,所以事君也;弟者,所以事长也;慈者,所以使众也。”融会贯通,而且力行,那么,也是可喜可贺之事。

【1】事字之义在于职,此字从史之省声。由此可知事人者,使人合道而中正。

【2】事父本有三不孝,事君如此则不仁。事父事君为中正,相同之处在同心。

【3】事父事君心相同,然而君父终有异。齐家教以孝悌慈,治国所教无以异。

我们上次列出了以上三个小标题,今天我们接着讲“弟(替)者,所以事长(掌)也;慈者,所以使众也。”仍按这个顺序继续列小标题。

【4】父子兄弟是天伦,君臣朋友是人伦。重天伦而尽人伦,夫妻端正关天人。

“孝者,所以事君也”,所涉及到的是自己与长辈、自己与上级的关系,那么,“弟者,所以事长也”,所涉及的则是自己与哥哥姐姐、自己与同辈人之间的关系。

子女,不是父母事先选择,然后才孕育出来的;父母,不是子女事先选择,然后才确定下来的。因此,父子之伦属于“天伦”。

同样,兄弟姐妹,也不是我们自己可以事先选择的,也不是我们自己可以事后再更换、颠倒的。因此,兄弟姐妹也属于“天伦”。

当我们这里说“父子”之伦的时候,便意味着为“父女”、“母子”、“母女”做出典范。更进一步来说,也涉及到女婿与岳父母、媳妇与公婆的关系。

女婿与岳父母、媳妇与公婆,算不上是“天伦”,而是“人伦”,怎么办呢?“人伦”效法“天伦”,“尽人伦”便是“合天伦”。

当“天伦”不正的时候,“人伦”必然更乱。父子不像父子了,那么,翁婿关系、婆媳关系很难正常;兄弟不像兄弟了,那么,妯娌关系、叔嫂关系、姑嫂关系也很难正常。

在“天伦”没有出现问题之前,和乐融融。“天伦”出现问题,会从某一个人放纵私心私欲开始;解决“天伦”所出现的问题,需要从自身“存天理,灭人欲”开始。

怎么落实呢?从每个人来说,都是从自身做起,就像前面说到的“为人君止于仁,为人臣止于敬,为人子止于孝,为人父止于慈,与国人交止于信”那样;

从男女来说,则男子应当以身作则,做出典范。男子能孝顺自己的父母,才能以善心诚心善待岳父母,才不至于妨碍妻子对公婆的孝顺,或者带动妻子去孝顺公婆。

为什么自古以来,美满之家少,而平常、不幸之家多呢?因为一家之中,有一人扰乱就能使整个家庭不安;惟有全家人人都好,才能家庭美满。

孟子说:“国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。”身为家人,我们谁也不敢说能使家中人人都知书达礼、孝悌慈爱,但是,自身不能知书达礼、孝悌慈爱,绝无可能达到。

“夫妇”,虽然是由“人定”,却是由“天作”,所以,夫妇关系叫做“天作之合”,介于“天伦”与“人伦”之间。

同时,在“天伦”和“人伦”之间,“夫妇”也是至关重要的枢纽。夫妇不和,岂能孝顺父母?夫妇不和,如何教育子女?夫妇不和,怎么处理君臣、朋友关系?

所以,《诗经》以《关雎》开始,意在说明“乐得淑女以配君子”;所以,《易经》下经以“咸卦”为首,意在说明“夫妇无私相感”。

【5】弟妹相对兄姊言,悌则从心在谦恭。长幼之序不能变,君子谦逊永无争。

“弟者,所以事长也”,这句话是从兄弟关系而说到了长幼关系。无论是兄弟,还是姐妹,都是长幼无法颠倒的。

从人与人之间的恩情来说,一般都是哥哥、姐姐照看弟弟、妹妹,所以才说对弟弟、妹妹有恩,但是,却不能说弟弟、妹妹为此才去感激哥哥、姐姐。

假如说弟弟、妹妹对哥哥、姐姐的恭敬之心,仅仅是为了感激哥哥、姐姐,那么,假如哥哥、姐姐当初做得不好,弟弟、妹妹难道就要报仇吗?

从智愚的比较来说,一般人都认为,哥哥、姐姐往往比弟弟、妹妹聪明,所以认为弟弟、妹妹应该听从哥哥、姐姐的话,这也是不一定靠得住的。

假如说因为哥哥、姐姐年长、见识多,弟弟、妹妹才应该听哥哥、姐姐的话,那么,假如弟弟、妹妹比哥哥、姐姐聪明、有学问,难道就可以凌驾于哥哥、姐姐之上吗?

那么,我们这里为什么说弟弟、妹妹应该恭敬哥哥、姐姐呢?为什么说弟弟、妹妹应该听哥哥、姐姐的话呢?原因很简单,那就是因为这是“天伦”。

难道说哥哥、姐姐对弟弟、妹妹不好,弟弟、妹妹还是要恭敬地对待哥哥、姐姐吗?是的。为什么?因为身为弟弟、妹妹就应该这么做。

难道哥哥、姐姐对弟弟、妹妹不好也是应该的吗?当然不应该。既然哥哥、姐姐所做的不应该,弟弟、妹妹不再恭敬对待,不是正好教训教训他们吗?

教训哥哥、姐姐的错误,那是父母之事,不是弟弟、妹妹之事。即使是父母已经不在了,弟弟、妹妹对哥哥、姐姐的错误也只应善意、温和地劝告,也不能教训。

难道弟弟、妹妹对哥哥、姐姐就应该百依百顺吗?如果弟弟、妹妹明知哥哥、姐姐有错而不说,明明有不同意见却不表达,那也是不值得肯定的做法。

弟弟、妹妹在此情况下,应该诚心地、耐心地说出自己的看法,切忌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哥哥、姐姐,如果再三地说了,还是不被哥哥、姐姐接受,那就保留意见而听从。

其实,以上所说的这些,是从“兄弟”的“弟”字来说的,可是,我们必须清楚,“孝悌”的“悌”更为重要,二者的不同就在于有没有“心”。

身为兄弟之中的“弟”,就是需要清楚自身所处的位置是“弟”,从而在“弟”之位上,去尽“弟弟”的心意、义务和责任,而不是怨恨责备哥哥、姐姐。

君子之道,则在于一个“心”,有此“心”便是“悌”。什么“心”?善心、诚心、谦恭之心、不争之心。其中最关键的就是“谦恭之心”。

谦恭不是自我贬低,而是始终不敢盛气凌人,始终不敢歧视任何人。对年幼之人是如此,对年长的人更是如此,这是君子的修养。

“悌”字,首先告诉我们的是,不可因年龄而傲慢;同时也告诉我们,不可因相貌、富贵、才华等任何原因而傲慢。

所以,“弟”字还与年龄的大小有关,而“悌”字所重视的不再是年龄的大小,而是内心的谦恭和礼让。同辈之间,往往不敢对方的年龄大小,都互称为“兄”,便有此意。

【6】同气连枝是兄弟,荣辱与共本同宗。志同道合是朋友,以文会友相辅成。

父子关系、兄弟姐妹的关系是天伦,也就意味着不能因好恶而改变,不能因善恶而改变,不能因智愚而改变,不能因利害而改变。

《千字文》中有一句话,叫做“孔怀兄弟,同气连枝”,所说的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。不过,我们这里用了“关系”这个词,却必须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:

儒学经典绝不是从“关系”中找寻解决方式,而是从“自身”的修养去促成、维护、恢复“关系”的和谐,而不是通过任何“计谋”。

也就是说,无论自身是“兄弟姐妹”之中的哪一个,都是从自身做起。当其他兄弟姐妹都做得很好的时候,我们自身也应该做好,这个问题一般还不大;

问题往往出在其他兄弟姐妹有时候做得不好的时候,就会去攀比。就以孝敬父母来说,无论兄弟姐妹有几个,父母却只有一个。

当每个子女都能尽心尽力孝敬父母的时候,父母当然会无忧无虑。固然,兄弟姐妹之间或许可以规定每家应该拿多少钱、出多少力;

可是,对于孝子来说,拿出多少钱、出多少力才算是“孝敬”了呢?若非出于“孝心”,即使拿出多少钱、出多少力也算不得是“孝敬”。

更何况,兄弟与姐妹的家庭情况和责任会有不同,兄弟几个的家庭也会有不同,富者拿出的一千元钱和穷者拿出的一千元钱不是“等价”的。

“我”能尽心尽力孝敬父母,父母就不会像没有儿女一样;哪怕“我”有几个兄弟姐妹,只要“我”没有尽心尽力孝敬父母,就是“我”的不孝;

兄弟姐妹都能尽心尽力孝敬父母,父母定能安详天伦之乐;哪怕其他的兄弟姐妹都不好,“我”仍然尽心尽力孝敬父母,这才是“孝子”之所当行。

“我”尽心尽力孝敬父母,不是做给其他兄弟姐妹看的,也不是做给其他任何人看的,而只不过是尽自己的心和力而已。

《千字文》中的“孔怀兄弟”一句,出于《诗经•小雅•常棣》:“死丧(去声)之威,兄弟孔怀”。意思是说,死亡丧葬之事是令人感到畏惧的,兄弟相关是难以相互忘怀的。

无论有兄弟姐妹几个人,一旦父母受苦受难,则兄弟姐妹的父母就都在受苦受难;一旦失去父母,则兄弟姐妹就都失去了父母,岂不令人感到畏惧?

时光飞逝,等到自己长大了,懂得孝敬父母的时候,却忽然发现父母已经年老,甚至父母已经不在了,即所谓“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”,岂不令人感到畏惧?

兄弟之间为何相关?因为兄弟是“同气连枝”的。所谓“同气”,是指兄弟姐妹的血肉气息都来自父母,所以,理应“气味相投”,家中所养的狗也因此不咬本家的人。

所谓“连枝”,是指兄弟姐妹都是从一棵树上分出的树枝,都与树干相连,无论哪一个枝受伤,都牵涉到树干。

人们除了用“连枝”比喻兄弟之外,还常常用“手足”来比喻,也就是说,兄弟就好比一个人的手与足一样,任何一个受到伤害,都会影响全身。

再进一步来说,兄弟姐妹共同生长在一个大家庭之中,都是为了这个大家庭而做事,有一方不幸,都会影响到整个大家庭,所以,兄弟姐妹是同宗共体、荣辱与共的。

是什么最容易兄弟姐妹不和呢?一般都是因为私心私利。结婚之前的不和,是个人的私心私利作祟;结婚之后的不和,则是小家庭的私心私利作祟。

当私心私利作祟的时候,兄弟姐妹不和,则犹如手足相残,犹如蜗角斗争,其实质则好比兄弟姐妹各拿斧锯伤害树干树根。

“兄弟姐妹”属于“天伦”,其亲情是不能割断的;“朋友”则属于“人伦”,惟有“志同道合”才是“朋友”,若非“志同道合”,那就算不上是真朋友。

人们常常用“兄弟”来比“朋友”,甚至有“不是兄弟,胜似兄弟”之说,为什么?因为兄弟亲情来自天定,但容易因私心私利而减弱;

而“朋友”则是由“志同道合”而来。“志于仁”、“守道义”的君子结成的“朋友”,更是“以文会友,以友辅仁”。

朱子说:“讲学以会友,则道益明;取善以辅仁,则德日进。”其中的“讲学”是“讲究”、“学习”之义。讲究学习的是什么?道德礼义之文而已。

结交为友、朋友会聚是为了什么?各以善心而言,各以善心而行,如此相辅相助,共同成就仁义而已。

以善心而感应兄弟,何尝不是齐家?与朋友相辅成仁,何尝不是治国?修养好自己的身心,担当起自身责任,齐家治国皆在其中。愿与各位朋友共勉!

上一条:QQ群讲座稿:《大学》047:齐家章解(五)(2014.04.15)

下一条:QQ群讲座稿:《大学》045:齐家章解(三)(2014.04.01)

 
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galaxy银河官网 电话:0531-82769210  邮编:250022

Copyright galaxy银河官网 - yh86银河国际APP All rights reserved.2019

鲁ICP备0905141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