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导读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舜耕书院 >> 经典导读 >> 正文

QQ群讲座稿:《大学》048:齐家章解(六)(2014.04.22)

2020-05-22   作者:赵宗来   来源:galaxy银河官网   点击:  

各位群友,晚上好!从今天开始,我们的《大学》和《诗经》系列讲座,增加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、“中华易经学院”两个群,欢迎新老朋友一起学习中华经典。

古今书馆群因为被群主解散,所以,自然退出讲座;我主动退出“四书五经群”,讲座当然也不再继续。

前几周,我们学习的是“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:其家不可教,而能教人者,无之。故君子不出家,而成教於国。孝者,所以事君也;弟者,所以事长也;慈者,所以使众也。”

但回头一看,发现在学习过程中,没有讲其中这一句话:“故君子不出家,而成教於国。”这是我的疏忽,向大家说声抱歉,今晚就把此段补上。

【10】莫向身外求君子,君子重任我担当。我能孝悌我能慈,便是齐家治国邦。

“故君子不出家,而成教於国。”就这简短的一句话,把“个人”、“家”、“国”三者贯通起来了,因此不能不好好学习、参悟、践行。

这个“个人”在哪里?在“君子”二字。我已经多次看到、听到有人说过诸如此类的话:“君子在哪里?哪里有君子?”我们先来说这个问题。

孟子说:“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,所求于人者重,而所以自任者轻。”因此,莫向身外求君子,而是要使我们自己学习君子之道,使我们自己成为君子。

我们也许会认为,“齐家”就是“大夫”之事,或者说是“家长”之事,与下属以及庶民无关,与家中其他人无关;认为“治国”则是“君臣”之事,与庶民无关。

固然是“上梁不正下梁歪”,固然是“上行下效”,但是,这是从官职、权位上来说的,而不是从德行修养上来说的。

“君子”在天子之位,则可以像尧舜禹汤、文王武王;在宰相之位,则可以像伊尹、周公;在士庶之位,则可以像孔子、孟子。

君子安于其所在之位,但是,却不是安于已有之德。俗话说:“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。”可是,对“高处”的理解却大不相同。

德行之高,才是真“高处”;无德无行,也就是“下流”。有德行,然后富贵都无妨;无德行,若是富贵则无耻。

无德行,则不成君子。若不是君子,身在天子之位,也非尧舜;身在宰相之位,也非周公;身在士庶之位,也非孔孟。

当我们自己遇到疑难的时候,期望着有君子来解决;当我们自己遇到危险的时候,期望着有君子来解救。这在君子看来,可以理解,但不值得提倡。

只要我们自己能注重修养,使自己成为君子,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疑难、解救自己的危险,也可以解决他人的疑难、解救他人的危险。

难道不是君子就不能解决疑难、解救危险吗?如果自己的心思和言行不符合君子之道,那么,所谓的“解决”、“解救”可能留下或引发后患。

我们常有的毛病是,认识到应该学习“君子之道”之后,就千方百计地让别人去学习,而自己只是去做提供学习条件的人,或者只做督促者,这就是“舍其田而芸人之田”。

所谓“舍其田而芸人之田”,放弃自己家的田地不耕种,却去耕种别人家的田地;放弃自己家田地里的杂草不除,却去除别人家田地里的杂草。

我们乍一看,觉得这样的人好像很有“奉献”精神,其实,这种做法就好比是自己放弃做君子,却让别人去做君子。

“君子”不是为了“得好处”、“求名利”,而是“仁以为己任”、“死而后已”,因此,自己不想成为君子,也就是“所求于人者重,而所以自任者轻”。

不管我们自己处于什么地位,只要我们自己能尽心尽力于“孝悌慈”,那么,我们所在的家中、国中就不会增加一个“不孝”、“不悌”、“不慈”之人;

只要我们的言行能符合“孝悌慈”、“礼义廉耻”之道,那么,就必然能使家中、国中增加一份“孝悌慈”、“礼义廉耻”之风气,这就是在“齐家”、“治国”了。

更何况,未来的明君、贤臣,未来的君子,将从何而来?就从现在的你我自身的修养而来,因此,我们现在放弃自身修养,未来的明君、贤臣、君子不会从天而降。

我们的一言一行,都影响着家国,只不过其影响有大有小而已。好比说,我们把一块石头掷入湖水之中,其声响永远不会完全消失,其波纹会扩散到四面八方而永无尽头。

德行如尧舜,一人可以平天下;德行如孔孟,一人可以传道统。桀纣独夫,一人得势则祸国殃民无限;安史之乱,一人作乱则百姓死伤无数。

我们的一句善言、一件善行,就好比在饮用的水中加入了一勺子冰糖;我们的一句恶言、一件恶行,就好比在家人的肉锅里加入了一只老鼠。

所以说,“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”,不必一定要成为臣子、君主,奉行君子之道,则“齐家”、“治国”就在其中了。

《周易》中说: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,积不善之家比有余殃。”此非以“因果报应”来诱惑人们“积善”、恐吓人们不要“积不善”。

位卑贫贱之人,积善不易,但周族数世而得天下,因为“得道多助”;位高富有之人,一旦为恶,则如商纣一人而失天下,因为“失道寡助”。

【11】看人莫以小人心,家国永远赖君子。君子待人不责备,唯行孝悌忠信事。

常常听人说: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”又常常听人说:“人为财死,鸟为食亡。”于是,人们常常认可“人性恶”,误认为“天下无君子”。

当小人之风强劲的时候,人们触目所见,多是小人得势。然而,坤卦六阴的背后就是六阳,六爻皆阴的时候,也就是一阳来复的时候。

当我们用小人之心看人的时候,往往会把圣贤君子也看做是小人,此即所谓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”,其实不是没有圣贤君子,而是我们看不到或者不认识而已。

即使是那些“为利”而“来往”的人,难道是“性恶”吗?不是。只不过是在他们遇到名利之时,强烈的欲望或者威胁把他的善性掩埋了。

当有人拿“人为财死,鸟为食亡”这句话来给自己的自私自利辩解的时候,也需要注意,这句话说的是,“人为财”而“死”了,“鸟为食”而“亡”了。

“为财而死”之人,只能是“小人”,甚至连“小人”也算不上。这样的人不是“可恨”,而是“可悲可叹”。为什么呢?

因为如果他能学习“君子之道”,就可以明白人与禽兽之别,就可以清楚君子与小人之别,然后可以避免像禽兽那样“为财而死”、“为食而亡”。

在“齐家”和“治国”的现实中,必然有上中下三种情况。其中,失去“孝悌慈”之家,缺乏“礼义廉耻”之国,正是需要圣贤君子的时候。

孔子说过:“天下有道,丘(音某)不与易也。”《道德经》说:“大道废,有仁义;智慧出,有大伪。六亲不和,有孝慈;国家昏乱,有忠臣。”

“大道废”的时候,人们对“仁义”的崇尚,正是对回归“大道”的期望;“智慧出”的时候,人们对“大伪”的排斥,正是对复归“智慧”的希求。

“六亲不和”的时候,人们更希望着“有孝慈”来挽救“六亲”;“国家昏乱”的时候,人们更渴望“有忠臣”来挽救“国家”。

在人们有了基本的“孝悌慈”和“礼义廉耻”,而家国安定的时候,也是很容易走向“贪图安乐”、“饱暖思淫欲”的时候,可谓君子“见(现)龙在田,利见(健)大人”之时。

即使是在“家庭和睦”、“国泰民安”的时候,君子也须“终日乾乾,夕惕若厉”;已经“飞龙在天”了,也须避免“亢龙有悔”。

“君子不出家,而成教于国”,其中涉及到在上位的“君子”、在下位的“君子”,以及尚未有“君子”修养的庶人。

那么,谁是“君子”?圣贤君子绝不以圣贤君子自许,却以圣贤君子勉励他人,比如以“圣上”称君主而以“微臣”自称,以“贤兄”称人而以“愚弟”自称。

孔子说过“不逆诈,不亿不信”,意思是说,不在事先就认定他人是诈骗之人,不在内心先存有他人不可信的念头。由此可推出,圣贤君子绝不事先把别人认定为小人。

一个人可以用“小人”自称,但不应以“小人”自我限定,因为人人生来都具备“四端”,人人生来都是“性本善”,只要能学习、修养,就人人都可以成尧舜。

怎么可以成尧舜呢?孟子说:“子服尧之服、诵尧之言、行尧之行,是尧而已矣。子服桀之服、诵桀之言、行桀之行,是桀而已矣。”

这里所说的是“成尧舜”之起点和方法,而不是说穿上尧舜的服装,口中说的是尧舜之言,所做的是尧舜做的事情,就已经成为尧舜了。

我们前面说过,所谓“齐家”并不是让“家”中所有人的德行都达到同样的高度,而是使“家”中所有人都能认可圣贤君子之道,从而走上圣贤君子之道。

无论是身居上位的“君子”,还是身居下位的“君子”,都不能对人求全责备。人能有一善,则应勉之;人能有一技之长,则应使之应用于正道上。

孔子说:“君子易事而难说(悦)也。说之不以道,不说也;及其使人也,器之。小人难事而易说也。说之虽不以道,说也;及其使人也,求备焉。”

君子所坚守的是道义,道义不随人的喜欢或厌恶而改变,当然,如果有人想要讨好君子,只要是不符合道义,那君子绝不因此而喜悦,这是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一个方面。

另一方面,君子对人绝不求全责备,在别人说话做事之前,君子会从严要求,但在说话做事之后,却会以宽容之心对待。

前者是“忠”的体现,后者是“恕”的体现,“忠恕”只是一心;前者是“礼”的要求,后者是“乐”的要求,“礼乐”本是一体。

圣贤君子,不是为了责人,而是为了爱人。君子一旦把自己放在与“小人”对立的地位,或者并列的地位,那就不是“一视同仁”,不可能成“教化”了。

孔子说:“《书》云:‘孝乎惟孝,友于兄弟,施于有政。’是亦为政,奚其为为政?”这是什么意思呢?

“孝乎惟孝、友于兄弟,施于有政”,是周成王所说的话,意思是说,你只要有美好的品德,能尽孝于父母,能友爱于兄弟,便能施行政令。

《尚书正义》解释说:“父母,尊之极;兄弟,亲之甚。缘其施孝于极尊,乃能施友于甚亲。言善事父母者,必友于兄弟,惟推此亲亲之心以至于疏远,每事以仁恕行之,故能施有政令也。”

是否能成为朝廷官员,不是必然的;是否应该到朝廷做官,需要看是否有修养、时机、运气、天命。

如果没有修养,做官也不能自正正人;能修养自己,孝敬父母,友爱兄弟,何时何地都是在自正正人。

意欲“齐家”、“治国”之人,假如“宽以律己,严以待人”,假如自己无礼无耻却要去教育他人,那是不可能“家齐”、“国治”的。

所以,“齐家”、“治国”,也就在于自身能“心正”、“身修”,在家之言行无不符合“孝悌慈”,在外之言行无不“忠信有礼”,那么,对国人之教化也就在其中了。

上一条:QQ群讲座稿:《大学》049:齐家章解(七)(2014.04.29)

下一条:QQ群讲座稿:《大学》047:齐家章解(五)(2014.04.15)

 
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galaxy银河官网 电话:0531-82769210  邮编:250022

Copyright galaxy银河官网 - yh86银河国际APP All rights reserved.2019

鲁ICP备0905141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