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导读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舜耕书院 >> 经典导读 >> 正文

QQ群讲座稿159讲:《诗经·郑风·风雨》(2015.12.27)

2020-08-02   作者:   来源:   点击:  

第一五九讲:QQ群讲座稿:《诗经·郑风·风雨(2015.12.27

【大家好!欢迎大家来共学经典。今晚有177群参与,此后群友未及千人,请莫相邀。宗来谨据《毛诗诂训传》学习《诗经》,不采他说,意在使《诗经》回归于“经”,免于沦入“集部”;“经”本即“政教”之所当遵,故不敢以“鉴赏”、“评判”态度对待。】

【文稿已发于我空间日志“诗经讲座”栏目,欢迎转贴。若有问题可小窗直接留言提出问题,请勿客套,共学完毕之后即答复以供参考。此是宗来自学记录,应群主或管理员之邀而来,亲手逐群贴出;因需贴文之群甚多,故每次所贴篇幅长、间隔约十分钟,无法缩短。】

请先把《风雨》诗序和原文阅读三遍:

诗序:《风雨》,思君子也。乱世则思君子,不改其度焉

第一章:风雨凄凄,鸡鸣喈喈(音接)。既见君子,云胡不夷。

第二章:风雨潇潇,鸡鸣胶胶。既见君子,云胡不瘳(音抽)。

第三章: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。既见君子,云胡不喜。

一、题解与诗序讲解:

《郑风》首篇《缁衣》“美武公”,而后有《将仲子》、《叔于田》、《大叔于田》三篇“刺庄公”;继之以《清人》“刺文公”,又有《羔裘》“刺朝”,《遵大路》“思君子”,《女曰鸡鸣》“刺不说【同悦】德”。着眼点皆在朝廷君臣之德。

继而有《有女同车》、《山有扶苏》、《萚(音唾)兮》、《狡童》四篇“刺忽”,而不言“刺昭公”者何也?君不君、政不正矣。然后有《褰裳》“思见正”,有《东门之墠(音善)》又是“刺乱”,此可谓朝廷之乱、民风之乱矣。

仅仅《郑风》之中,便有如此之“刺”,至于一而再、再而三,郑国之“疾病”竟然终究未能痊愈,当时以及后世亦多患如此之“疾病”,何以如此?或因在位者无“君子之德”,或无“君子之人”得其位。朝廷无君子,则政教不正,必“以利为利”,必庶民不安。

前有《遵大路》之“思君子”,是期望君臣有“君子之德”;今又有《风雨》之“思君子”,是期望朝廷有“君子之人”。《遵大路》之“思君子”,可谓“知过能改”;《风雨》之“思君子”,则可谓“力挽狂澜”。若待“狂澜既倒”,则追悔莫及矣。

此所谓“风雨”,可谓“秋风秋雨”。秋风过后,落叶满地,乃至花木遭受摧残;秋雨过后,生意敛藏,寒气日增。从邦国朝廷而言,如此“风雨”之后,则是“乱世”,体现为君臣失信、朝廷摇摇欲坠;体现为人心蒙昧,民生凋敝。

邦国之秋,与自然之秋有所不同。自然之四季,循环往复,生生不息;邦国之四季,更替相代,再来时已经物是人非。自然之秋,不可逆转,不可拖延。邦国之秋,倘若能力挽狂澜,则可谓“倒春寒”;倘若不能“亡羊补牢”,则冬季将至,一阳将潜滋暗长。

当邦国政教缺失之后,纵然其邦国仍在,亦不过是“弱肉强食”之“原始森林”而已,其君如虎狼,其臣如狐狈,其民如蛇兔虫蚁。所不尽相同者,只是既然还算是“人”,则必有“良心”、“良知”尚存者,因而能“思君子”。君子,能知“人之所以为人”者也。

孔子曰:“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,草,上之风,必偃。”既然说“君子之德风”,则必修德以成君子;君子之言行必以其“德”,而非凭其利诱、威胁;“德风”所及,则人心向善;“君子”得位,则邦国可救。故曰“乱世则思君子”。

何谓“不改其度焉”?小人当道,非不欲“长治久安、利国利民”,惟不信或不知“国不以利为利,以义为利”,只是所知所信在于“以利为利”,因而终究不能“长治久安”,终究不能确实“利国利民”,难免“夫唯捷径以窘步”也。

度者,法度也,规矩也。小人当道,必有擅改先王先贤法度之举,必有妄作“法度”之事。若王荆公之“变法”,究其意,则诚欲“利国利民”,而终究误国误民者,以此擅改而妄作也。惟有君子在位,能知能信“以义为利”,能遵道义而行,不擅改、妄作“法度”。

孟子曰:“遵先王之法而过者,未之有也。圣人既竭目力焉,继之以规矩准绳,以为方员平直,不可胜用也。……为政不因先王之道,可谓智乎?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。不仁而在高位,是播其恶于众也。……故曰:责难于君谓之恭,陈善闭邪谓之敬,吾君不能谓之贼。”

救人之溺水者,援之以手即可;救天下之溺,必援之以道方可。相比较而言,救人之生命则易,救人之心性则难。能救人之命者,不必是成德之君子;救天下人心者,则非君子不可。然而,国人“思君子”则可,若人人但知思之而不学习修养圣贤君子之道,虽思而不得矣。

二、《风雨》前两句讲解:

全诗共三章,其前两句分别是:第一章“风雨凄凄,鸡鸣喈喈(音接)”;第二章“风雨潇潇,鸡鸣胶胶”;第三章“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”。《毛诗诂训传》曰:“风且雨,凄凄然,鸡犹守时而鸣,喈喈然。”“潇潇,暴疾也。胶胶,犹喈喈也。”“晦,昏也。”

“风雨凄凄”,谓秋风秋雨交加,使人内心感觉凄凉悲伤;“鸡鸣喈喈”,谓雄鸡之鸣叫声众多而和谐,不因风雨而杂乱。由此而言,乱世政教缺失而民风不正,不能不使君子为之忧伤悲凄,非为己忧,而是为民为国而忧;然而,成德之君子,不因此而失其职责。

乱世之中,往往亦是“忠言难进”之时,乃至是最容易“以言招祸”之时,是以人多因此而噤若寒蝉,或顺承谄媚,惟有君子,能固守节操而敢于谏诤,犹如雄鸡司晨而不失其时,不改其声。能使邦国拨乱反正、救时危难者,端赖于如此君子。

“风雨潇潇”,谓风急雨骤,且雨水密集;“鸡鸣胶胶”,谓雄鸡鸣叫之声执着而此起彼伏相交错。“凄凄”侧重人内心之感,“潇潇”侧重风雨外在之势。《毛传》虽谓“‘胶胶’犹‘喈喈”,但二者毕竟有所不同。“喈喈”在于异口同声,“胶胶”在于此起彼伏。

盖世之乱加剧,而君子之行更为艰难、凶险,敢于忠言谏诤者,或遭排斥,或遭迫害,因而有所减少;然而,仍有众多君子不屈不挠,坚守节操。有异口同声之君子,君主闻而从之,则国之政教可保其正;有此起彼伏之君子谏诤,君主闻而从之,可补救政教之失。

“风雨如晦”,谓秋风秋雨使得天下一片昏暗,犹如黑夜;“鸡鸣不已”,谓雄鸡鸣叫之声仍不停止。雄鸡司晨,不因天之阴晴而错乱;君子之行,不因险难而停止。“邦有道,危言危行;邦无道,危行言孙【同逊】”,此可谓“岁寒松柏”。

“风雨如晦”,可谓风雨更甚于“风雨潇潇”;“鸡鸣不已”,可谓君子之声不绝。冬至一阳来复,生机不断;君子不绝,人间之望;善性本天生,天下有人则不至于绝灭。物极必反,人能于迷途而自知返,可谓为时未晚;不知自返,而正道必返,是改朝换代矣。

三、《风雨》后两句讲解:

其后两句分别是:第一章“既见君子,云胡不夷”;第二章“既见君子,云胡不瘳(音抽)”;第三章“既见君子,云胡不喜”。三章之中,皆有“既见君子”一句,可见“思君子”之心切,可见君子于邦国天下之重要。

君子所学习修养者,是人人生来已具之“本心”、“善性”,是人人之所同者;君子之所行,义也,即为人之所宜也。是故,君子本是人人之所期、所敬之人,惟有利欲熏心、利令智昏者不喜、不敬。“既见君子”,是见君子得其位也。

“既见君子”,谓见到君子得其位之后。“云胡不夷”,《毛传》曰:“胡,何也。夷,说【同悦】也。”此句意谓“岂能不悦”。以“悦”解“夷”,是由“化险为夷”而来。《说文》曰:“夷,平也。”世乱如“风雨凄凄”,有君子得位则能化险为夷,固古人悦。

“云胡不瘳”,《毛传》曰:“瘳,愈也。”此句意谓,有君子得位则有何疾病不可痊愈?世乱如“风雨潇潇”之时,可谓国人受伤患病矣。所伤者,或许是物是财,或许是人是心;所病者,或许是政教,或许是风俗,或许是民生。

国人清楚,惟有君子得位,方能诊断无误而对症下药。若非君子,则或误诊妄诊,或文过饰非,或讳疾忌医,或用药不当,乃至滥用虎狼之药、草菅人命。譬如有子,鲁哀公之用不足,而对以减轻赋税之法,小人必不能接受,乃至不能认可。

“云胡不喜”,意谓“岂能不喜”。世乱至于“风雨如晦”之时,虽未必如病入骨髓、膏肓,而已难以救治。当此之时,能得君子救治而痊愈,可谓喜出望外。此诗三章,说“夷”说“瘳”说“喜”,皆赖君子之作用。小人可以寄托望于君子,君子责无旁贷。

【今晚共学,到此结束。谢谢诸位群友,及群主、管理员!群友若有疑问,敬请打开宗来个人窗口直接留言,等待参考性答复。不再在各群窗口内做答,谢绝闲聊和争辩,无礼不答。若贵群不想继续《诗经》和《论语》共学,敬请告知,宗来将立即停止贴文。再见!晚安!】

上一条:QQ群讲座稿160讲:《诗经·郑风·子衿(音金)》(2016.01.03)

下一条:QQ群讲座稿158讲:《诗经·郑风·东门之墠(音善)》(2015.12.20)

 
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galaxy银河官网 电话:0531-82769210  邮编:250022

Copyright galaxy银河官网 - yh86银河国际APP All rights reserved.2019

鲁ICP备0905141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