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导读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舜耕书院 >> 经典导读 >> 正文

《论语》讲座稿198《宪问》012(2019.04.30)

2020-08-04   作者:   来源:   点击:  

《论语》讲座稿198《宪问》012(2019.04.30)

【学友好!济南大学赵宗来敬礼!今日有QQ群微信群共计305个。各群皆由本人分段贴文,因群数众多,故篇幅大而间隔长。虽名为“讲座”,实宗来自学所撰;无意于传播,所至之群,必是应邀而来。若有垂询,随时可给我留言待答,不聊天,不辩论。所有文稿皆在121893048空间日志,任凭自愿阅览、转贴。贵群无人愿读,请将我移出贵群。】

14.13子问公叔文子於公明贾(音古),曰“信乎?夫(音肤)子不言不笑不取乎?”公明贾对曰“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,人不厌其言;乐然后笑,人不厌其笑;义然后取,人不厌其取。”子曰∶“其然岂其然乎?”

【1】夫子向公明贾询问公叔文子是何等人。公明贾,姓公明,名为贾,卫国人。“贾”为何读音为“古”,而不读“甲”?依礼而言,国名不可作为人名。“贾”读为“甲”时为国名,读为“古”时则是“商贾”之义。

夫子之所以问,必有闻于人也。夫子所闻者,何也?谓公叔文子“不言、不笑、不取”。“不言”则如哑人,“不笑”则如呆人,“不取”则如傻人。公叔文子必非如此之人,传闻岂能可信?夫子因此而问此“信乎”,意谓“是否确实可信”。

公明贾与公叔文子皆为卫国人,同朝为官,固能知传闻之不可信,故答夫子曰:“以此言告于人者有过错也”。《论语》记述此问此答,其义何在?盖言世人所言,未必皆确实可信,为学者以及为政者,皆不可不“审问之,明辨之”也。

以“夫子不言、不笑、不取”告人者,其心或许无意说假话,或许其所见所闻者乃是公叔文子一时一事之态,而竟以一时所见所闻而概言其人。为学为政者,于所闻所见,不宜仅凭一时一事而论定一人之言行,以免偏听偏信也。

【2】公明贾继而又言其所见所知之“公叔文子”,曰:“夫子时然后言,人不厌其言;乐然后笑,人不厌其笑;义然后取,人不厌其取。”所谓“时然后言,人不厌其言”,谓其言必合时宜,不合时宜则不言,因而人对其所言无所厌烦也。

所谓“乐然后笑,人不厌其笑”,谓其心有所乐,然后发而为笑,无虚伪造作,因而人对其笑无所厌烦也。所谓“义然后取,人不厌其取”,谓其于财物,必合乎义而后取之,不义者则丝毫不取,因而人对其所取物所厌烦也。

夫子闻其言,曰:“其然,岂其然乎?”,所谓“其然”,谓“时然后言,人不厌其言;乐然后笑,人不厌其笑;义然后取,人不厌其取”,此乃人之所当然。所谓“岂其然乎”,谓公叔文子莫非已然如此乎?既有惊愕之意,亦有叹赏之意,纵其未然,亦有劝勉之意。

【3】夫子于公明贾所言,非不信也,亦非尽信也。何也?为学为政者,眼见未必是实,耳闻未必是真。何也?譬如同一经典,因阅历、见识、境界不同,则所得亦有不同,惟圣人足以知圣人,惟贤人足以知贤人,惟君子足以知君子.

夫子言“其然”者,谓人当如此,是公明贾所言,于道理则可取也。夫子言“岂其然乎”,谓公叔文子确实能做到如此,则如朱子所言“非礼义充溢于中,得时措之宜者不能”,不意当时竟有如此者,故有惊愕之意;公叔文子若能确实如此,于当时可谓难得,故有叹赏之意;倘若公叔文子之修养与公明贾之言有所偏差,能自勉则可嘉,故有劝勉之意。

明朝先儒张岱先生《四书遇》引徐玄扈先生之言曰:“夫子亦不意当世有此等人,故曰‘其然,岂其然?’若曰:文子之贤,一至此乎!夫亦惊愕叹赏焉耳。若逆料其不能,殊非圣人接引之意。”此言近是。

【今天发布完毕。学不在多,而在思而躬行。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直说,必答以供参考。谢绝闲聊与争辩,无礼不答。若贵群不想继续,敬请告知,宗来愿意退出。若有愿转贴、转播者,悉听尊便。】

上一条:《论语》讲座稿199《宪问》013(2019.05.07)

下一条:《论语》讲座稿197《宪问》011(2019.04.23)

 
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galaxy银河官网 电话:0531-82769210  邮编:250022

Copyright galaxy银河官网 - yh86银河国际APP All rights reserved.2019

鲁ICP备09051414号